精致管理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精致管理

临沂三十九中学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

发布时间:2014-12-12 00:00:00

(征求意见稿)

        为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,根据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、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(2011—2020年)》和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》(鲁教信字〔2014〕3号)精神,结合我校实际,现就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。

       一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任务

    (一)重要性和紧迫性

       1.当前,信息化已提升为国家战略,具有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全局性的地位。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、推进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,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。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提出“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,必须予以高度重视”,并将“教育信息化建设”列为亟待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。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,处于起步阶段,与先进学校相比差距很大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校教育的改革发展,必须加快推进,迎头赶上。

       2.我校的校园和校舍建设即将结束,开展信息化建设恰逢其时。必须抓住校舍改造的机遇,用好有限的资金,紧跟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势,按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,坚持“整体规划、全面部署、扎实推进、分步实施”的原则,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,依靠信息化求发展、强特色,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我校的规范化、现代化建设,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。

    (二)主要目标和任务

       1.到2015年底,基本完成“三通两平台”建设任务,全校各教学、管理场所全部实现宽带联网,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送到所有班级和办公室,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。扎实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,使教师、学生拥有实名网络空间的比例达到80%以上。建成400台以上微机构成的、开放的计算机学习平台,初步建立起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。

       2.到2017年,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,基本形成学习型校园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,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,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,教育信息化整体达到本市领先水平。

       3.优化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引进,在2015年底前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教师备课系统、学生学习系统、学校办公系统、校园管理系统,实现与省、市教育管理云服务平台对接。

       4.加强普通文理课程、艺体课程的信息化、数字化建设,大量开发和使用微课程,促进资源共享,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,使教学在信息化平台上一步到位,实现跨越。到2017年,MOOC、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,并能与高考制度的改革实现无缝对接。

       5.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类特色课程体系,以信息技术大赛、春季高考为平台,开展高技能人才前期培养试点,逐步覆盖计算机技术、信息技术、通信技术、数字媒体、人工智能等领域。2015年开始招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“科技创新实验班”,到2017年选修技术类课程的在校生人数争取达到240人。

       二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

    (一)主要内容

       1.构建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网络服务平台。结合校舍改造对校园网络系统、多媒体系统优化顶层设计,形成发达、快速、稳定的校园网络体系,并与外网实现快速连接。优化多媒体教学系统、学生学习信息支持系统、电子阅览系统、备课和教学管理系统、学生管理系统、图书和档案管理系统、校园管理系统、录播系统等,在2015年初步建成数字校园平台。

       2.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“班班通”。到2015年新教学设施投入使用时,配套完成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,学校接入带宽普遍达到100Mbps以上,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校园全覆盖,与省、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和教育高速专网实现链接。

       3.建立健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。以省、市优质资源平台为基础,建立校本教育资源和特色资源体系。推进“一师一优课、一课一名师”,开发、积累优质数字课程资源,形成比较强大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。

       4.完善管理机制,加大技术支持力度,与省教育管理云服务平台、教育基础数据库相对接,自主开发个性化管理系统,完善学校管理体系,实现上下级系统之间自动汇聚各类数据,互联互通、资源共享,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、决策科学化、服务网络化,提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。

       5.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。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,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。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应用培训,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。

       6.促进优质资源共享。配合省、市数字资源体系建设,以网络空间为依托,建设各种类型、各门学科的网上教研社区,开设骨干教师网上工作室。以同步课堂、专递课堂等多种形式,支持校际之间不同教室的实时互动,提供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,促进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的引进和利用。

       7.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更新教学理念,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,开展启发式、探究式、讨论式、参与式等新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。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,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,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,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提升学生综合信息化素养。

       8.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体系。建立专业化的技术支撑队伍,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,持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。在初始阶段,至少与2所高校和2个有实力的专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,开展技术援助和培训活动,逐步形成自身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。

       三、组织落实和方法步骤

    (一)前期准备阶段(2014年12月)

       1.成立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关组织机构。领导小组负责统筹、指导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,制定学校信息化指导方案,协调专业人员、联络上级有关机构、统筹利用设备设施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。小组办公室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,使信息化建设与日常学校教学、管理工作进行对接。专家组负责政策和技术咨询、重大投入的技术论证和风险评估,对技术路径、投资效益、工作措施负责。

       2.做好前期研究和宣传工作。开展专家咨询活动,考察先进学校,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进行调研,确定技术标准、发展思路、方法措施;启动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”重大课题研究工作,培养一批技术骨干;加强信息化宣传工作,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,促进观念转变,增强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。

       3.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专家组会议,初步建立起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机制。

    (二)方案拟定和论证阶段(2015年1月—3月)

       1.起草《临沂第三十九中学信息化建设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和具体的工作方案,在2015年教代会上讨论通过,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。

       2.确定2015年的主要工作和投资方案,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。

       3.开展资源建设、课程建设和招生准备工作,确保2015年新生开学后得到有效落实。

       4.加强与省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联系,在业务管理、技术支持、资金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。

    (三)工作落实阶段(2015年4月—12月)

       1.结合校园建设启动2015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,确保实现年度工作目标,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全市先进水平。

       2.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。在制度层面上,制定教学设施、校园网络、教学资源管理体系,完善激励机制,把所有的硬件、软件管理好、使用好。

       3.开展信息技术引进、推广、研究、应用活动,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大范围应用,能够深入到课堂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;确保教学和管理的方式取得重大转变。

       4.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。制定教学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标准,大面积开展技术培训,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评先树优和职称评定挂钩,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。

       5.开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“科技创新实验班”,初步确定40人,实行单独招生、单独制定课程计划,单独组织教学。将2014级至少确定一个班、2015级至少2个班确定为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班,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,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组合,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改革实验,为大面积开展教学改革积累经验。

       6.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。每年按照设备设施数、学生数和实际工作需要,单列信息技术资源投放、教学改革、教育培训、维护维修费用,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力度,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、基本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以及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和运维的经常性支出。

       7.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。加强过程管理、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,提高经费使用效益。2015年底,学校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4年12月8日